成都书店考察之七
赴四川成都书业学习考察小结
余姚市店 黄小千
非常有幸本人参加了5月3日-6日浙江省发协、甬书协联合组织的赴四川成都书业考察活动。几天时间先后走访了言几又、方所、布克、三联韬奋、散花书院、见山书局、老书虫、文轩BOOKS等,通过深入学习和考察,亲身感受到了成都书业的红红火火,真真拓宽了视野,收益非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察形式新
第一,这是本人首次参加省发协组织的国有和民营联合的考察活动,考察成员既有来自国有书店,也有来自民营书店,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
第二,首次参加了考察对象既有民营也有国有的活动,因本人一直来在国有书店工作,以前的学习考察主要就是围绕国有书店开展,本次四川成都特色书店学习考察,为我们开阔了新的思路。
第三,首次参加由两省发协安排的交流座谈会,通过会上四川书业相关领导的经验介绍和川浙两地店与店之间的对对碰等形式,再加上实地走访,这与以往本人参加的单店的学习考察相比本次学习考察效果倍增。
二、考察店型多
这次学习活动,既有上千平方米的大型店,如言几又、方所,经营面积有4000平方米,布克主门店2000多平方米,甚至上万平米如文轩 BOOKS,又有几百平米的中型店,如三联韬奋、老书虫和见山书局,更有迷你型的小型店,如散花书院,约10平方米。
三、经营特色多
通过对成都有代表性的特色书店走访中看到,成都的书店经营特色多。言几又、方所等经营服装、咖啡、餐厅、超市、理发、照相馆等,其中言几又的图书销售比例已降到40%,布克书店开出7家连锁门店,2家开进了校园,在供应中小学图书馆图书的同时,还独立开发了管理软件和学校后勤系统,对客户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三联韬奋在坚持24小时营业的同时,加大了文创的开发,结合讲座,努力成为孵化器。见山书局成立于2008年,因经营定位于成都本土图书而受到了总理的到访,散花书院主要是讲好蓉城故事,所以是书店,更是成都的一处文化客厅。老书虫为外籍人士经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场所和窗口。文轩BOOKS打造智慧书城,大步梯空间的讲堂,引得了央视名嘴的到访,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
四、政策扶持大
在落实《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政府的主导和鼓励,促进了四川发行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信心,在成都我们共走访了1家国有书店、7家民营书店,可以说国有和民营书店交相辉映,他们共同构建了成都实体书店的网络体系,推动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此获得了300万元中央财政。
成都市发协2009年与政府全面脱钩,管理人员全部为民营参与,配合政府保持书业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党建方面还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教辅专委会,建立维权标准,加强了行业自律。
政府相当目标明确,即打造西部文创中心,中国书香第一城,正如四川发协王俊波秘书长所谈到的愿景:世界书业看亚洲,亚洲书业看中国,中国书业看成都。
五、管理新
在方所、布克等有条件的书店都开辟场所设立城市阅读空间,由公共图书馆定期在该书店购置图书,集中把图书存放在城市阅读空间区域,读者凭成都图书馆借书证即可在该书店借走,提高全民阅读率。
文轩BOOKS通过人才市场化、扁平化管理,引入80-90后团队,通过陈列师、空间师、选品师等岗位,发挥图书、卖场效能最大化。
六、设计新
纵观本次赴成都书业学习考察,装修风格和设计上8家书店不是千店一面,而是各自别具一格,既有现代大卖场格局的如文轩BOOKS,又有古朴典雅风格的如散花书院、见山书局,也有保留民国建筑风格的如三联韬奋,更有前卫时尚的如言几又、方所,方所更是欲努力打造2亿中产人士的城市品质生活。
七、感情深
在四川发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受到四川同行的热情接待,四川书协王俊波秘书长及其他几位同仁的全程陪同,成都发协的款待和所考察书店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川浙书业的情深。更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在此深表谢意。
201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