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书店考察之三
成都书店考察感想
奉化三味卓科慧、纯真年代朱锦绣
这次我们考察成都的8家书店,有新华书店系的、有民营特色品牌店,也有个性的小而美的书店,书店类型齐全,考察内容丰富,在成都同行的热情接待下,我们考察收获颇多。
5月3日飞机落地成都,我们就去看行程中安排的第一家书店,言几又书店,它是一家充满设计感的书店,产品丰富,书店的业态整合依靠“言几又”的品牌影响力整合的很好。整合书店4000平方的营业面积,2000平方自营,其余2000平方通过各种跟文化业态配套的商业,围绕图书产品,把咖啡馆、超市、理发店、主题讲座等完美的结合起来,且自有文创选品非常高端、有个性化。这些组合使整个业态更完美,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也降低成本,提高书店的营收能力。他们的张总和伍总非常热情地为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他们的业态营运。
方所给人有一种很震撼的设计感,是一家脱胎于台湾诚品书店,具有诚品基因的一家高大上的书店。宏大的设计和精致的装修,还有精选的书品,里面的设计把人的体验发挥到极致,明显的感到流量很大,带给我们一种很享受的状态。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布克书店,这是一家很务实的民营书店,通过艰苦创业使他扎根于成都,书店内商品的选置非常接地气,由文创产品、数码茶品、教辅材料、社科文艺组合成一家较大的文化商城。虽然没有精致的装修,但简洁,且是自有的房产,效益非常好。而且他们有一整套的软件服务系统为图书馆作配套服务。这是我们民营书店非常值得学习的一家书店。但是我认为里面的装修还可以更精致,功能设置标识还可以更清晰,那样会更完美。
下午在宽窄巷,看了三家书店。首先,我们来到了三联书店,这是一家来自京城的优秀的书店,她的风格像一位来自京城的仙女,他的布局就是在喧闹的宽展巷里的一处清幽之地。图书都是三联精选的,且较有深度的。书店通过读书活动、文创馆、咖啡馆和一茶一坐的茶馆结合,来形成一个学习交流非常好的场所。听他们介绍,成本和人员的配置较完备,成本较高,估计盈利够呛。
另外两家是“见山书局”和“散花书院”,两家书店的老板是同一人,这家书店是总理去过的书店,说明这家书店在成都的地位。走进书店,虽然小,但是体现了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他们有成都个性化的文创和书籍,是成都文化推广强有力的一个推广点,且是行之有效的,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书店里面还提供餐饮,这也是很好的一个特色,书店与餐饮的结合,为书店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新得模式。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新华文轩“九方BOOKS”,只是一家从装修设计,到卖场布局、及服务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的书店。这是四川文轩--中国书业改革发展第一梯队,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中创造出来的作品。上万平米的书城,装饰新颖时尚,布局合理,图书分类独特,选品精准,引领阅读;讲座空间的合理设置,尤其是阶梯教室的活动空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书店员工的岗位配置,很值得学习。60多名卖场员工中,设置了10多个选品师,书店营销部6个人,不但承担了从平面设计、卖场设计工作,还承担了书店从卖场到微信全方位的营销工作。两个店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0后的副店长佘攀进书店11年,是在文轩零售团队里一路打仗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店长陈勇来自言几又,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来到文轩团队。他们两个很年轻,有想法、有干劲,在他们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书城的每一个细节时,那份来自内心的自豪全部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四川文轩零售团队学习力、创新力。做书店的人才是书店的灵魂。只有有灵魂的人,才能做出有灵魂的书店。这值得我们学习的。
九方BOOKS的儿童区域在三楼,与成人区域分开,我觉得很妙,妙处在于:它不干扰整体空间的布局。假若放在一个空间里的话,有点难以布置----直接放在一楼的话,进来就不是现在高雅的感觉;放在顶楼的话,孩子们穿过一、二层到达三层,经过之处都会受到“骚扰”。直接辟开另一通道抵达三楼,就可以避免了这个矛盾;里面的设计也是李想的作品,但是他们在他的作品上做减法,去掉了华丽或者说是花哨的部分,留下文气实用的部分,显得大气舒适。
在九方BOOKS我们还享受了一套文化套餐,这是把餐饮做到极致,是餐饮与书店的完美的文化结合,值得经营面积大的书店和书城学习借鉴。
下午参观的老书虫书店,是书店中的另一个分类。通过独有的外文书籍来吸引特有的群体,为这些独特的社群服务,是书店的另一种营收来源,他已经把这种来源独立出来,通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租金也不便宜。他们通过读书分享、音乐交流、影视文化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书店盈利模式。
没有列入考察行程的“无早”书店也很有特色,这是家餐饮和图书相结合的店。店面不大,大概四十多平方,里面有一个吧台,在这空间里摆放了他们自创的书籍、杂志及其他文创产品,还是挺显气质的;店堂内另辟一个空间,和书店有一个隔断,这样避免了那边的烟火气影响这边的书卷气。“无早”的食物做得挺精致的,价格属中上。书店很多软文,吸引好几拨游客慕名而来,乐意等候半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无早”书店的服务很好,接待的女生说话细声细气的,客人都被安抚得安安静静平心静气地等候着;“无早”书店开了近四年了,第二年开无早小食,环境家具等配置得还是挺有品质的。据说是两位朋友日本留学回来开的,起点不算低,也能沉得住气经营。同行的纯真年代朱老师说,这家店值得我们家新书吧学习。
另一家类似广州1200bookshop,听说是四个小年青合伙办的,今年五一节刚刚满一岁。环境显简陋了些,但有着自己的定位,对象是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当时有好几桌学生在看书,喝饮料,没见提供用餐。
纵观整个成都书业考察之旅,我们得到了成都书业同行的热情接待,也结识了很多书业的同仁,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如果下次还有机会相聚,我希望研讨会的对接交流时间安排的更加充裕,因为书店同仁的交流有很多的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考察前想到的很多的问题,有些还没有得到问答。
在此次考察团队中,有浙江的新华和浙江的民营书店,我们白天参观,晚上深入的探讨了很多问题,展望了书店的未来和设想,达成了很多的共识,整个旅程互相融合与交流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