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倒闭潮,谁在推波助澜?
商务君按:
实体书店当前所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即使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文人的大声疾呼,也阻挡不了一些中小型书店退出舞台的命运。那么,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实体书店又该如何自救?
文︱蒋卫民(图书试用网创始人)
国家的扶持计划并没有止住实体书店的关门歇业潮,纯粹依靠图书贩卖的实体书店已经很难在今天的都市里生存下去。未来读者去书店也许是出于一种情怀,而不是因为图书。
店主需要支付的房租、工资和日益萎缩的销售利润,是躲不开的现实。实体书店倒闭,难道没有读者们的推波助澜?面对图书电商的价格诱惑,最早放弃实体书店的应该还是广大的读者。不管是书店业主的苦口婆心,还是文人的大声疾呼、政策的扶持优待,关键是买单者并不为之所动,消费的决定因素还是价格。
而书店这方的动静,还在苦苦支持的各类书店业主们,也都没有闲着:重整旗鼓的有,服务升级的有,扩大经营范围的有。人人都在忙着转型,如果不尝试改变,下一个倒闭的就是自己了。
实体书店转型的方向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实体书店转型的几个方向:
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守:譬如各地新华书店的文化MALL、北京万圣书园、南京先锋书店、贵州西西弗书店等;核心还是图书贩卖,努力追求的还是图书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也就是情怀的坚持,这种模式是目前国内实体书店业中最固守售书主业的,也是经营难度最大的。
不以卖书为主业的旗舰店模式:譬如蓝狮子书屋、字里行间书店、蒲蒲兰绘本馆等。这些书店存在的意义在于,宣誓品牌的存在,集聚品牌人气,宣传品牌的价值。这些书店的背后都是成功的出版商,是出版全产业链的出版机构。
“咖啡+图书”的休闲书店新模式:北京雨枫书馆、北京言几又、苏州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等。图书贩卖已经不再是书店的主业,读者进店得到的更多是跟书有关的文化服务或体验,买书与否不再那么重要,读者更多地为书店增值服务买单,是这类新型书店获得新生的根本原因。
大中小书店不同的转型境地
在转型过程中,当前实体书店所面临的网络冲击是生与死的考验。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同样难题的大书城和中小书店,所处的境地可能大不一样,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规模小、体量轻,手中没有过多的余粮的中小型书店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大,未来也会更加凶险。
对于规模大、体量重的大型书店或书城,特别是国有实体书店而言,离开是不可能的,逃避也是不现实的,选择迎难而上,是必然的选择;这就是各大书城纷纷重新装修升级的缘由。之前由于市场的不充分竞争,大型书店似乎都有点“店大欺客”的心态,读者逛书店,你爱买不买,如此市场环境养成了大型书店“高大上”经营特质。
图书电商的崛起,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价格平衡,大型书城不得不降低身段,被迫重新加入服务竞争的序列。目前,国内各地的大型书城的重装潮,提升经营环境,改善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所有的一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读者重新请回来。
大书城在这种转型中,也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图书电商的强势崛起,根本原因是基于规模的图书采购成本优势,包括销售规模和读者规模。大型书店或书城在一定范围内所拥有的销售规模和读者规模,所带来的采购成本优势其实并不比图书电商要差,个别品种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优惠。
其次,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型书店或书城的经营场所都属于书店自有,这就是说,这些书店或书城也就没有房租等相关经营性支出,加上数十年的经营,拥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虽然图书电商在线上可以横冲直撞,但线下大型书店的销售能力也不可小觑。
但是,图书采购成本和房租等经营性成本对于中小型书店而言,却是直接影响书店运营的核心因素。中小型书店由于规模小的原因,其一直处于图书批发层级的低端,根本无力跟图书电商或大型书店相抗衡;加上房租等经营性成本的开支,因此,在图书电商的冲击下,最先倒下的就是中小型书店。
没有利润空间的实体,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行业,或许有情怀、或许有不舍,中小型实体书店都将会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线,退出历史的舞台。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